最新消息:梗百科-itotii网络流行语百科全书

公公知识分子什么意思?

itotii 51浏览

公公知识分子什么意思?

公公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公公学名太监,因没了男根,对于权贵主子自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这里的男根在我看来,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是对真理、正义、良知的信仰。

随机应变的活命主义和功利主义,是这类“公公知识分子”的真正信仰。虽然他们有时也自叹是体制的牺牲者,对体制意识的空洞无物也心知肚明,但正是有这种认知使他们的行径更为卑贱,知识界也因这种卑贱在一天天地堕落。在“公公知识分子”看来,生活和活命好像也能体现一种尊严,虽然这时他只剩下一个活动的躯壳。那些公然站出来反抗者,反而成了他们眼中的小丑,他们甚至把反抗看作自杀,把批判精神看作是对平静生活的废黜。这种心理,使得“公公知识分子”能坦然参与到任何共同犯罪的机制中,成为罪犯天然的帮凶。

公公知识分子什么梗?

公公知识分子,取之公共知识分子的谐音,其立意也与公共知识分子相悖。公共知识分子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对公共事件或是政策提出批判性意见。而公公知识分子却是被利益集团收买,为权势说话,或是只顾自己谋取利益,或是怕给自己招惹麻烦而默不作声,就这样他们还号称自己是 “知识分子”。

“公公知识分子”,其实非今天独有,孔子给他们的定义是“乡愿”,他们没有原则,也不坚持真理,试图左右逢源,孔子说他们是“德之贼也”。到了孟子,则更加严厉,“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阉然就是阉割的样子,就是现在说的“公公知识分子”了,其实他们不仅是媚世,他们什么都媚,唯独不肯媚于真理。

儒家知识分子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士志于道”,道可以看作真理,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更不能违背这个真理。

今天大量的知识分子,都不是“志于道”的,都是“乡愿”,这和当今的知识生产体系有关,它让无数知识分子,最终成为屈从于经费、课题、职称、待遇,成了“公公知识分子”。而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也一退再退,甚至自己也沦落到“公公”之流。

公公知识分子什么来历?

传统文化中的公公知识分子

传统语境中,男女之别在于阳刚或阴柔。阳刚是敢负责、敢担当、直面压制或收买而不弯腰之正气。太监,俗称公公,是受了宫刑,侍奉权贵之人。在常人看来,缺乏男根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男人,就不会具备男人本有的风骨。

由于男根的传统文化逻辑,公公就成了阿谀奉承、贪图荣华、阴阳怪气之怪物。骂人以公公,就是讽刺这个人心不正、腰不直,没风骨没正气。然而每个社会又是崇尚骨气的,都需要独立的建言者;每个社会,人们又是对文化人期望颇高,期待他们来扮演斗士。自古以来,无论上下,都希望有学识的人能够站出来,对公共事件发表看法,对社会政策提出批评。

公公知识分子的产生背景

毫无疑问,这是民众对各类专家学者的不满,认为许多学者就像是被阉过的男人,勇气被阉割,骨气被阉割,独立人格被阉割。由此当然也可以衍生,如公公记者、公公编辑等名词。话说回来,现代学者,倒也不一定都要站出来。因为有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只是用文化做生意的,有的本是利益集团依附者或代言人。也罢只是希望这些人不要再称自己是知识分子就好。这样我们把名号留给那些愿意享用这个头衔的人。

公公知识分子的社会期望

1、我们希望存在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看法,不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不畏因言论而遭遇困境。同时他们应该是藉着心中的绝对正义与善,应用丰厚的知识和理性的判断,奉行独立立场,不讨好民众也不奉承权势。

2、若缺乏正义与善,就容易成为邪恶的施毒者;若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理性,就容易成为骂街泼妇。

3、当我们要求颇多时,或许他们会是孤独的。因为他们会令别人尴尬,令别人不快,甚至可能导致自身的潦倒。但从总体社会看,牛虻真还是让庞大动物保持着一种活力了。

转载请注明:梗百科 - 网络流行语 » 公公知识分子什么意思?